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
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
简答题
(1)《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性格暴躁,但粗中有细。请简述一个能表现他粗中有细的故事。
(2)下列《茶馆》中的经典台词分别出自什么人之口?反映了说话人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①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②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③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简答后面题小说中的典型外貌描写能反应人物形象,指出下列外貌描写所对应的人物。
①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②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③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④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答:《红楼梦》中,有四大烈婢,分别是晴雯、金钏、鸳鸯、司棋。请问除晴雯外三婢的主子各是谁?他们三人“烈”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②子曰:“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善者恶之。”(《论语·子路》)选段①主要体现孟子什么思想?
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哲人对人优劣的评判标准的相同点。
简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国演义》)司马懿大军为何能“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退敌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简述。
“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复活》)
那个可怕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事情,使马斯洛娃的思想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②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①。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②成;十二月,舆梁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④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离娄下》)
【注】①溱洧:河名。②徒杠:走人的桥。③舆梁:走车的桥。④行辟人:出门时有人在前开道。材料①和材料②都体现了子产是个的执政者。
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但对于子产“乘舆济人”这件事,孟子却说“惠而不知为政”,请结合材料②分析孟子这么说的理由。(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