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海洋是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1)食用海鱼摄取的主要营养素是     
(2)右图为海水淡化装置,利用的能源是      ,获得的蒸馏水属于      (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3)利用海水可制取许多化工产品。用海水制食盐,常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CaCl2、Na2SO4等杂质。 除去上述杂质,先加过量BaCl2溶液除去      ,再加过量      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生成的沉淀经     除去,最后加入     调节pH,蒸发,结晶,制得精盐。
(4)用氯化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可制备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Cl+ NH4HCO3=NaHCO3+NH4Cl。
20℃时,按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向100 g水中加入g NaCl和g NH4HCO3,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资料: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假设它们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

物质
NaCl
NH4HCO3
NH4Cl
NaHCO3
溶解度/g




(5)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吹出法,即用氯气(C12)将海水里溴化钠(NaBr)中的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或水蒸气吹出溴(Br2)。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在pH=3的酸性条件下进行,可用     测定反应液的酸碱度。
②吹出的溴和大量空气混合在一起进入吸收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根据流程图分析,通入SO2的目的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金属铁、铝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   性.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固体D的化学式为  ;以上物质A~G中,含有锌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4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2NaHCO3Na2CO3+H2O+CO2↑; NH4HCO3NH3↑+H2O+CO2↑.
②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实验I:探究膨松剂的成分
按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下同).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K1,打开K2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点燃酒精灯.
打开K1,关闭K2.
试管中白色固体减少,
  
有二氧化碳生成,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K2,关闭K1.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有氨气生成.

继续充分加热.
试管中仍有固体


(2)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为  
实验II:探究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1)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如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为足量).
将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  (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  ;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保证产生的气体被装置充分吸收.
(2)测定氨气的质量:调整图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另取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
【反思与评价】实验II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所示装置是化学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

(1)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该实验证明铁钉生锈是铁与 作用的结果.
(2)研究燃烧的条件:
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对比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3)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在两个气密性良好且充满二氧化碳的500mL矿泉水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水、氢氧化钠浓溶液,充分振荡,出现图3所示现象.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同学又补充了实验:用注射器向乙瓶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其中装置甲的试管中盛有固体粉末A,分液漏斗中盛有足量溶液B.
(1)若装置乙中水下有少量白磷,实验时将B滴加到A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则乙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关闭止水夹,则乙中的现象是  ,且白磷燃烧.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关闭止水夹前后,白磷产生现象差异的原因是  
(2)若A为碳酸钠,B为稀硫酸,装置乙中有少量无色溶液.将过量的B滴入A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不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请推测乙中溶液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如图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玻璃管分为6等分,实验前液面停留在管内5刻度处)。

(1)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有(填序号)。
①加快降温
②吸收有毒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
③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2)实验结束后,玻璃管内液体增加了25mL,玻璃管总容积为mL,
(3)所取木炭粉的质量理论上最少是多少克?(提示:①3g木炭粉燃烧需消耗8g氧气②氧气密度为1.4g/L。③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