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中学时代产生了帮助劳动人民的信念,这一信念是基于他( )
| A.从父亲那里受到的基督教的普鲁士教育 |
| B.从母亲那里受到的文学和音乐的熏陶 |
| C.对工人劳动和社会状况的了解 |
| D.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
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分不开的
④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
1953年 |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 B.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 |
|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
2009年11月9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修建柏林墙,用以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
| C.防止法西斯势力进攻 |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
有人说,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关键实质 | B.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单向制约 |
| C.贴切,解释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