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列第Ⅰ栏中的化学反应与第Ⅱ栏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第Ⅲ栏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选项 |
第Ⅰ栏 |
第Ⅱ栏 |
第Ⅲ栏 |
| A |
往AlCl3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
往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 |
Al3++3NH3·H2O =" " Al(OH)3↓+3NH4+ |
| B |
往Fe2(SO4)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
往Fe2(SO4)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
Fe3+ +3OH— =" Fe" (OH)3↓ |
| C |
往NaHCO3溶液滴入Ca(OH)2溶液 |
往NaHCO3溶液滴入NaOH溶液 |
OH— +HCO3— = CO32— +H2O |
| D |
往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
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
CO2 +OH— = HCO3— |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
B.Cl-的结构示意图![]() |
|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 |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 37Cl |
对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反应A2(g)+3B2(g) 2AB3(g)的△H>0 |
B.图②可表示压强(P)对反应 2A(g)+2B(g) 3C(g)+D(s)的影响 |
| C.图③可表示向醋酸溶液通人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 |
| D.根据图④,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O调节pH至3~5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 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
|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
|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
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
|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
| 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 |
|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
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用CH3COOH溶液浸泡水垢 |
水垢溶解,有无色气泡 |
酸性:CH3COOH>H2CO3 |
| B |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 pH |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
非金属性:S>C |
| C |
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
氧化性:Br2>Fe3+ |
| D |
用石墨电极电解滴有酚酞的饱和NaCl溶液 |
在阴极附近溶液呈现红色 |
离子移动方向:OH-移向阴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