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完成(1)~(4)题:
(1)这是谁的诗句?他生活在什么时代?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3)后人把他称为什么?
(4)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八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近现代外交”为主题创建了一个历史主页,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网页找到的图片和材料,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帮助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
材料三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四 “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请回答:
(1)请你列举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二中周恩来的话。
(2)材料一图2和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从周恩来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3)材料一图3中的中国外交人员开怀大笑是因为什么事情?请你简单概述这一事件。
(4)小明在网页中把材料一图1与材料四组合到一起,写了一个标题叫“历史性的握手”,请你帮助注明时间是哪一年?在上世纪70年代除中美外交的发展外,我国还取得了许多外交成就,请列举3例。
(5)有网友在浏览网页时不理解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什么意思,发了一个提问帖,请你来帮他解答。
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1)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有哪些?
(2)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伟大的历史作用”?
(3)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阅读材料二,如果在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向公有化程度更高的人民公社迈进,会不会更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为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成为国人们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从“一大”到“七大”
(1)正确填写下表空格
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全国党员人数 |
主要领导人 |
第一次 |
53 |
|||
第三次 |
1923年6月 |
广州 |
420 |
陈独秀 |
第七次 |
1945年4-6月 |
121万 |
(2)中共“七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
(3)中共“七大”为 准备了条件。同时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这之前,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在 会议上确立的。
(4)上表中会议地点和党员人数的变化,可以说明哪些问题?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