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数为G,太阳的质量为M太.
(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 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6×106 s,试计算地球的质量M地.(G=6. 67×10-11 N·m2/kg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是航天员着舱外航天服在水槽进行模拟失重训练和出舱活动任务训练。关于太空行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航天飞机速度太快,宇航员又未系保险带,出舱后会很快远离航天飞机 |
B.由于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出舱后会逐渐向地心运动 |
C.宇航员出舱后,若不主动开启推进器,他与航天飞机的距离几乎不变 |
D.“太空行走”应选择航天飞机在轨道上平稳运行时出舱 |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l、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D.卫星在圆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任务,他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全新时代的到来。“神舟七号”绕地球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若另有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r,则可以确定()
A.卫星与“神舟七号”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B.卫星与“神舟七号’,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
C.翟志刚出舱后不再受地球引力 |
D.翟志刚出舱任务之一是取回外挂的实验样品,假如不小心实验样品脱手,则它做自由落体运动 |
“神舟七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的是()
A.航天员在轨道舱内能利用弹簧拉力器进行体能锻炼 |
B.悬浮在轨道舱内的水呈现圆球状 |
C.航天员出舱后,手中举起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
D.从飞船舱外自由释放的伴飞小卫星与飞船的线速度相等 |
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上,宇航员可以自由“漂浮”。其原因是宇航员()
A.不受地球重力的作用 |
B.受到的地球重力提供向心力 |
C.受到的地球重力和浮力相抵消 |
D.受到的地球重力和月球引力相抵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