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亲密合作,形成了“刘邓不可分”的佳话。“刘邓不可分”的局面开始形成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 10 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
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蒸汽机车 | B.内燃机车 | C.电力机车 | D.汽车 |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 B.“大跃进”运动期间 |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 D.杂交水稻推广后 |
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 B.徽商和晋商 | C.闽商和粤商 | D.台商和港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