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在总结所做的物理探究实验时发现了如下规律: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可以用转换法把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图(甲)的实验是通过观察                             ,间接的知道小球A动能的大小;图(乙)的实验是通过观察                            ,间接的比较两个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如:图(甲)的实验中,使用同一个小球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图(乙)中将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有些实验装置经过适当的改进还可以进行其它的探究实验。
如:图(甲)装置中增加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还可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图(乙)中如果再增加一个                  ,还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实验,高兴地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关,而且深度越深浮力越大,老师肯定了他的实验,又带他做了一次实验,小明同学便恍然大悟。你认为:

(1)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2)老师的实验操作是:  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

(3)结合五次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未知电阻 R x 的实验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定值电阻 R 0 = 30 Ω

请补充完成主要实验步骤,并进行数据处理。

(1)实验步骤

①只闭合开关 S S 1 ,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 I 1

   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 I 2 (如图乙所示)。

③计算 R x 的阻值。

(2)数据记录与处理(请你补充完整表中①②位置的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表(定值电阻 R 0 = 30 Ω )

I 1 / A

I 2 / A

R x / Ω

0.2

某同学利用焦距为 f 1 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 f 的凸透镜 ( f < f 1 ) ,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侧移动。

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 m 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74 g

(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   g / c m 3

热敏电阻用来测量温度的变化,灵敏度较高。某实验小组利用热敏电阻将一电流表改装为温度计,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流表(量程为 0 . 6 A ) ,学生电源输出电压恒为 24 V ) ,滑动变阻器 R 1 (最大阻值为 10 Ω ) ,滑动变阻器 R 2 (最大阻值为 50 Ω ) ,单刀双掷开关,用防水绝缘材料包裹的热敏电阻 R T ,导线若干。已知该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摄氏温度 t 的关系为 R T = 2 t 10 ( Ω ) ,实验步骤如下:

a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器材;

b .为不烧坏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调节到 a 端;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 c 端,调节滑片 P ,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刻线位置,并在以后的操作中使滑片 P 位置不变;

c .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 d 端,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计算出电流表刻度盘各个电流值对应的温度值,重新标注刻度盘,改装成温度计;

d .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热水,随着热水温度的下降,读出对应的温度值。

(1)根据实验要求,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  (选填“ R 1 ”或“ R 2 )

(2)该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不能低于   ° C ;当电流表示数为 0 . 24 A 时,对应的温度值为   ° C ;热水温度 t 与电流 I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t =    ° C

(3)改装后的刻度盘的特点是低温刻度在刻度盘的  (选填“左”或“右” ) 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