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测量对象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重力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甲、乙两组同学在常温下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选用材料不同的若干合金导体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实验中他们将这些导体分别接在某一恒定电压的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来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然后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入下表中。

小组
实验序号
导体的材料
导体的长度(米)
导体的横截面积
(×10-62
通过导体的电流
(安)

1
镍铬合金
0.1
2
0.3[
2
0.3
6
0.3
3
0.1
3
0.45
4
0.2
6
0.45

5
铁镍铝
合金
0.25
5
0.2
6
0.45
9
0.2
7
0.5
5
0.1
8
0.9
9
0.1

①甲组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乙组同学分析本组记录的实验数据16(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②甲、乙两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7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③乙组同学进一步综合8次实验中所记录的导体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大小,并结合相关条件初步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5与6或7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18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3与4或5与6和7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19
(c)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5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20

小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①小华正确串联实验器材,并将滑片放置于变阻器的一端,然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后,两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接着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另一端时,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到0.58安,而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不变,则他在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问题是11

②经过思考,小华重新实验,他正确连接电路,操作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发现两电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仍与图所示一致。
则小华同学在实验中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2欧。
③继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中点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安。则此时测得Rx的阻值为13欧。
滑动变阻器在该实验中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14作用。

如图所示为活动卡上的几个实验。

①如图(a)所示实验过程是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4之间的关系,量筒中盛放的是水,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用5表示,V2-V1表示6
②如图(b)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观察到手指肌肉下陷情况不同,这是在探究7的关系。
③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中,在空饮料瓶底部的同一深度处扎三个小孔,瓶中装满水后,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8
④如图(d)所示是9实验的过程,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10(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托盘天平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调节天平时,要将游码移动到1,若此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2。请你从学习过的实验中例举一个使用托盘天平作为测量仪器的物理实验:3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⑴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cm。

⑵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1分)
⑶按如图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每空1分,计5分)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2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4
5
3


⑷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⑸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