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一特点。
古诗阅读。
从军行①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 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士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2)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送刘判官赴碛西②行军
岑参
大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qì)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