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阅读。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 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士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2)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人物形象 边塞征战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浙江杭州20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广西桂林2011)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 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陕西20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