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①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②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①夜泊:夜晚停船靠岸。②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是它的别称。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话把“江枫渔火对愁眠”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时朝诗人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诗,内容上属之作。
2、这首诗的颔联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把颔联的画面描绘出来。
3、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诗词品读
春光好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两小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
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所描绘的雪景特色。
甲:乙: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
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A.①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
B.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 |
C.③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 |
D.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