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山居秋暝①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②,王孙③自可留。
【注释】①此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之时。暝:夜色。②歇:干枯。③《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孙:这里指京城贵族,一说游子。
(1)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对“山随平野尽”一句中的“随”字进行简要赏析。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问题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②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拟,打算。
(1)请结合诗意从修辞角度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