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荀子的礼法并施主张
C.韩非的法家思想
D.董仲舒的新儒学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非战公约》虽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它的进步性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规定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