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指出,现代大众传媒的低俗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主要表现在:一、把注意力集中在明星、大款的私生活、丑闻、官司和琐事上,侵犯公民隐私权和名誉权;二、媒体的报道漠视贫困,轻视正义;三、渲染暴力色彩,过度追求猎奇;四、把一些低俗的东西当做时尚的东西加以标榜、推崇。有人将之归纳为: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
(1)大众传媒为什么会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上述影响?
(2)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我们应倡导什么样的大众文化?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政府、媒体和公民角度就如何克服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提出建议。(9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1)结合材料一谈谈,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
材料二 某地区过去因为资金缺乏,强调引进外资,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引进项目不适合当地的条件,结果经济效益不高。为此,当地政府根据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重新规划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布局,整顿开发区和引进项目,将原有的工业园区从19个减少为7个,取消70个再建投资项目。把过去的“招商引资”,改为“招商选资”,其结果是平均每亩投资密度由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
(2)结合材料二,说明政府将“招商引资”改为“招商选资”,这一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三 央视特别节目《创新中国》网上征集:服装品牌如何创新?有网友发表看法认为:服装品牌,需要继承与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显以人为本的心理需要,适应中国乃至世界的服装文化欣赏需求,这就需要不折不挠的追求、探索和创新。
(3)材料三中网友的看法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哲学道理的?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下半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地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某市5年来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
指标 |
单位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366 |
2476 |
2622 |
2936 |
325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6860 |
7703 |
8472 |
9422 |
10493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
47.7 |
46.2 |
45.6 |
45.2 |
45.0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
38.2 |
37.7 |
37.1 |
36.9 |
36.5 |
注: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温饱;50%—40%之间是小康;40%—20%是富裕。
(1)提示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上述变化对该市社会生产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1)新的发展观的提出和发展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重大的理论创新。从认识论角度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为什么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