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不做)材料一: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该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让观众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其中的每一种食材、每一种制作工艺,都在展示着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该片摄制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踏遍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山山水水,从繁华的东南沿海大都市到边远的大山深处的村落,拍下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更纪录了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经过电视和网络播放,对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据淘宝数据显示,自5月14日该纪录片开播后5天,有2005万人浏览过相关美食页面,成交729余万件。在此带动下,食品相关类目支付宝成交额达2195万元,环比增长16.71%。
材料二:中华饮食历来重视山珍野味的加工,自古就有"药食同性"的饮食文化传统,人们通过食补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食用野生动物起源于人类生产力低下、茹毛饮血的年代,然而在现代社会,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仍被食用。2012年11月,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报道了江西省资溪县一些人滥捕、滥杀、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的新闻,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食用野生动物会破怀人类体内平衡,甚至导致各种疑难病症的发生,2003年人类SARS病毒被证实来自野生动物就是例证。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文化生活》中的道理?
(2)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由某卫视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节目《中国好声音》红遍大江南北。该节目是在国外某节目基础上,按照中华文化审美特征进行了改造。节目在讲述中国人故事、情感和梦想的过程中,嫁接并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取向,传递着可贵的励志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力量。该节目真实、真诚、善意、善良、美丽、美好,给那些锲而不舍、追逐梦想的人以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精彩好看的同时,也传递了“正能量”。
材料二:正如《中国好声音》,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优秀节目不断涌现。但也有不少胡编故事情节、复制陈旧生活甚至低级庸俗只为吸引公众眼球等质量低劣的电视作品。盲目跟风、盲目追求收视率的短视做法,严重危害我国电视媒体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化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方针。如何能继续独辟蹊径、创新制胜将是电视节目制作人下一个要征服的课题。
(1)《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创作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
(2)结合材料二,指出“文化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3)根据材料二,请你运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就电视节目制作人如何“征服下一个课题”提一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陷进材料一所示的哭泣曲线的怪圈。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而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优势使它们轻而易举地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也有专家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描绘为微笑曲线。
材料一
注: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处于较弱的地位。
材料二
注: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启示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
(1)材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面临什么困境?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制造业应该如何走出哭泣曲线的怪圈
(2)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国制造业如何改变现状促进发展。
材料三近年,暨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后,中国光伏产品又遭遇到被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中国的制造业深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商务部对美方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就美相关措施提出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框架内的磋商要求。声明指出,美方对中国输美产品采取特保措施,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侵犯我国作为成员国的权利,损害我国国家利益。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3)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中方希望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认识。
201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互联网金融可以办理网络支付、网络理财、网络贷款、网络证券等业务,具有大数据、处理快、低成本的特点,能形成激活我国金融业的“给鱼效应”;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2. 8%左右,部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高达6%,且提前支取利率不减(注:我国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0%%,如提前支取其利率将由定期转为约0.35%的活期利率),吸储能力惊人;截止2013年12月,我国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数量16. 72亿笔,同比增长212.86%,移动支付金额9. 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56%.
材料二 2012年3月中旬至今,央行频频“出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施以影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金融既涉及传统银行业的利益格局,又涉及消费者和新兴行业的利益,对其监管将在支付机构、消费者等多方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
材料三有专家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树立两个底线思维:一是不能扼杀创新、降低金融服务效率,二是不能将利益固化、成为某部分既得利益者的保护工具。
(1)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居民投资理财的影响。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为政府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寻求“最大公约数”提几条政策建议。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互联网金融监管中树立底线思维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规定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分,实现城乡自由流动,深化户籍改革。为了落实《意见》,国务院各部委要求,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有序,坚持统筹配套,要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坚决防止把农民“拉进城”、“被落户”;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材料二:某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视文化建设,针对在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等现象,坚持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让群众享有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其蕴含的哲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二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启示。
(3)试举你所在的地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大幅增长。信息产业成为拉动就业的大平台,据测算,2012年仅信息消费及其上下游产业就带动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
材料二: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但非法泄露甚至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事件频发,对国家信息安全和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和政府应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中发挥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