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ol油酸、1 mol硬脂酸与1 mol甘油完全反应,只生成一种甘油酯A,A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_种.硬化1 mol A需标准状况下的H2________ 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用其中一种结构表示,下同).A在NaOH溶液中加热发生________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比较温室效应气体对目前全球增温现象的影响,科学家通常引用“温室效应指数”,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表1有(A)至(I)共九种气体在大气中的体积百分比及其温室效应指数。
结合表中列出的九种气体,试参与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
A.N2 B.O2 C.H2O D.CO2 E.CH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O与CO2, CCl3F与CCl2F2互为等电子体
B.CCl2F2无同分异构体,说明其中碳原子采用sp2方式杂化
C.CCl2F2是目前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H2O沸点是九种物质中最高的,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3)在半导体生产或灭火剂的使用中,会向空气逸散气体如:NF3、CHClFCF3、C3F8,它们虽是微量的,有些确是强温室气体,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确定NF3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B.C3F8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
C.CHClFCF3存在手性异构
D.电负性:N<O<F
(4)甲烷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A.甲烷在常温下呈气态,说明甲烷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晶体中1个CH4分子有6个紧邻的甲烷分子
C.CH4晶体熔化时需克服共价键
D.可燃冰(8CH4·46H2O)是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晶体
(5)水能与多种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已知某紫红色络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腾有氨放出,同时产生Co2O3沉淀;加AgNO3于该化合物溶液中,有AgCl沉淀生成,过滤后再加AgNO3溶液于滤液中无变化,但加热至沸腾有AgCl沉淀生成,且其质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二分之一。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最可能为。
A.[ CoCl2(NH3)4 ]Cl·NH3·H2O B.[ CoCl(NH3)5]Cl2·H2O
C.[ CoCl2(NH3)3(H2O)]Cl·2NH3D.[ Co(NH3)5(H2O)]Cl3
(6)题(5)中钴离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个。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分子间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邻羟基苯甲醛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填“低”或“高”),其原因为。
(3)H+可与H2O形成H3O+,H3O+原子采用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
(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a g·cm-3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CaO晶胞体积为cm3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S),发明于1889年。现有一个碳酸盐燃料电池,以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熔融混合物为电解质,操作温度为650℃,在此温度下以镍为催化剂,以煤气(CO、H2的体积比为1:1)直接作燃料,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极发生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电池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此电源电
解足量的CuSO4溶液,阳极产生气体0.56 L(已换算为标况),则阴极产物的质量为g。电解后溶
液体积为1 L,溶液的pH约为。
(4)电池中的电解质碳酸钠形成的水溶液体系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有①甲烷,②乙烷,③丙烷,④丁烷4种烷烃,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烷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3)等质量的上述气态烃,在充分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4)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5)在120 ℃,1.01×105Pa条件下,某气态烃与足量的O2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烃为________。
(6)10 mL某气态烃,在50 mL O2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体积为35 mL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气态烃是________。
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
试剂是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