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1)据材料和所说知识,分析茶叶种植在唐代发达的原因。你觉得材料一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力”。
——据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等
材料二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摘自《共产党宣言》
(1)简述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4 分)
(2)阅读材料一,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是如何被迫满足外国贸易发展要求的。(6 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有利条件。“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
(4)简述“关贸总协定”产生的背景。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4 分)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道德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方面存在障碍,加之《天津条约》规定中外条约均由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这就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决定。
材料二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 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三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借用儒家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材料四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并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革命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资产阶级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进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所开创的两条成功的道路。(2分)
(5)依据以上材料,试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和思想发展的历史意义。(4分)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等一系列内容。在过去300年里,经济现代化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以“工业文明下世界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 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古老的中国落伍沉沦了,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探索民族独立自强的道路。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大致在1946年到1970年左右,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凸显了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其经济方面的依据是什么?
(2)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时世界政治格局怎样?(2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