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太平天国的事件中,顺应当时世界进步历史潮流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B.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
C.严惩外国侵略者 | 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
【原创】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竭力推崇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君主立宪制,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从以上主张中,所能折射出的最为核心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 | B.全球史观 | C.近代化史观 | D.革命史观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改编】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在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却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更是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以上现象能够说明()
A.英国《权利法案》形同虚设,对国王没有约束力 |
B.1689年以后的英国仍是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 |
C.英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代议制得到很好践行 |
D.王权传统专制影响民主政治,英王权力仍较大 |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
【原创】如果拍摄纪录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者邓小平·1992》,以下可供选择的历史事件有()
①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②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④“南方谈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