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抗日名将抗李宗仁的指挥下,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主力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 B.台儿庄大捷 | C.淞沪会战 | D.枣宜会战 |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
A.实行抑商政策 |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
C.农业的重要地位 | D.对“市”严格管理 |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
《“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
从隋唐到明清,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 B.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的加强 |
C.农村耕地面积的扩大 | D.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的诗句:“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 |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务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