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一场“巴比晚宴”,将中国人的慈善引向世界的前台,其中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承诺“裸捐”的“中国首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2010年12月26日上午9时,“首善2011:大连财富论坛--对话陈光标”活动启动,现场,陈光标向大连企业家诠释慈善与社会责任的含义,并盛赞大连慈善业,号召大连企业家与他一道加入慈善事业当中。陈光标“裸捐”对提高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启示是

A.青少年要加强知识文化修养
B.青少年只要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就能成为道德模范
C.青少年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D.青少年现阶段加强自身修养主要靠说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要培养这种思维,就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超越,否定传统 ②要善于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 ③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抓住一时的灵感 ④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说明和解决新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53年,美国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想象25年以后的生活。他把这些作文密封存放。1978年,他再阅读这些作文时不禁大惊失色。这些作文中的预言许多都成为现实。这些学生之所以能够成功预测,是因为他们(  )

A.运用了合理想象
B.具有未卜先知的预见功能
C.运用了科学的推理方法
D.对客观世界有正确的认识

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 布斯则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两立方米, 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据此完成5—6题。
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6.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上述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该( )
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本质 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
C.减少盲目消费,坚持勤俭节约 D.多深入生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

为了说明世界的本原问题,先认识自然界,再认识人类社会,这是运用(  )

A.综合的方法,因为它把分解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
B.分析的方法,因为它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研究
C.分析的方法,因为它综合分析了不同要素
D.综合的方法,因为它把事物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