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的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之、这一史实()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
| B.遏制帝国主义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
|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
| D.收回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这反映了郑观应主张()
| A.发展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
| C.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 | D.实行欧美的重商主义政策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炭,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曾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据此,可以得出明清时期()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 B.“士首商末”的观念受到冲击 |
|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 |
| D.商人经商动机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