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894年,詹天佑入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并成为会员,成为第一个进入该学会的中国籍会员,主要是因为他( )
A.曾留学美国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
B.受到清政府重视并发挥重大作用 |
C.与在华英国工程师合作关系良好 |
D.铁路建设成绩突出并已崭露头角 |
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 )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②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
③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④发愤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鸦片战争后,不少仁人志士远涉重洋,奔赴欧美、日本等地寻求新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出国留学运动开始于(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 B.洋务运动期间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俄国十月革命后 |
詹天佑在美国专学了4年的铁路工程,回国后却被差遣到福州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因是( )
A.詹天佑在美国没有获得学位 |
B.洋务派官员一味地依靠洋人 |
C.清政府正在备战中法战争 |
D.詹天佑曾撰文指出洋务运动的弊端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