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 |
B.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 |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滋生繁衍 |
D.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②禁制不得不详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⑤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 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③⑥ | D.②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上,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
D.作者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 “由夺其食”“由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
译文: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译文: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腾少而质直,明解吏事。魏正光中,北方扰乱,腾涉险间关,得达秀容。
寻为高祖都督府长史,从高祖东征邢杲。师次齐城,有抚宜镇军人谋逆,将害督帅。腾知之,密启高祖。俄顷事发,高祖以有备,擒破之。高祖自晋阳出滏口,尔朱兆率众追。高祖与兆宴饮于水湄,誓为兄弟,各还本营。明旦,兆复召高祖,高祖欲安其意,将赴之,临上马,腾牵衣止之。高祖遂东。
及起义信都,腾以诚款,常预谋策。腾以朝廷隔绝,号令无所归,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苦请于高祖。高祖从之,遂立中兴主。及平邺,封咸阳郡公。时魏京兆王愉女平原公主寡居,腾欲尚之,公主不许。侍中封隆之无妇,公主欲之,腾妒隆之,遂相间构。高祖启免腾官,请除外任,俄而复之。
天平初,入为尚书左仆射,内外之事,腾咸知之。时西魏寇南兖,诏腾率诸将讨之。腾性怯,无威略,失利而还。又除司徒。初北境乱离,亡一女,及贵,远加推访,终不得,疑其为人婢贱。及为司徒,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高祖入朝,左右有言之者,高祖大怒,解其司徒。迁太保。初,博陵崔孝芬取贫家子贾氏以为养女,孝芬死,其妻元更适郑伯猷,携贾于郑氏。贾有姿色,腾纳之,始以为妾。其妻袁氏死,腾以贾有子,正以为妻,诏封丹阳郡君,复请以袁氏爵回授其女。违礼肆情,多此类也。
腾早依附高祖,契阔艰危,勤力恭谨,深见信待。及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遂志气骄盈,与夺由己,求纳财贿,亲狎小人,专为聚敛。高祖屡加谴让,终不悛改,朝野深非笑之。武定六年四月薨,时年六十八。(节选自《北齐书》卷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腾少而质直质:朴实。 |
B.不权有所立权:暂且。 |
C.腾妒隆之,遂相间构 构:陷害。 |
D.其妻元更适郑伯猷适:适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高祖以有备,擒破之以勇气闻于诸侯 |
B.苦请于高祖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疑其为人婢贱为击破沛公军 |
D.遂志气骄盈,与夺由己失其所与,不知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孙腾被齐高祖信任的一组是 ()
①腾知之,密启高祖 ②临上马,腾牵衣止之
③腾以诚款,常预谋策 ④内外之事,腾咸知之
⑤契阔艰危,勤力恭谨 ⑥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①②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腾随从高祖东征邢杲驻扎在齐城时,抚宜镇军人阴谋造反,孙腾探听到这一消息,报告了高祖,让高祖事先做了防备。
B.在齐高祖信都起义后,孙腾认为与朝廷隔绝,无法发号施令指挥国家,向高祖建议另立新皇帝,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孙腾想娶正在守寡的平原公主,但公主却想嫁给侍中封隆之,因此导致孙腾与封隆之两人互相陷害,最终孙腾被免官。
D.孙腾被齐高祖安插入魏朝廷后,骄狂傲气,聚敛无厌。高祖多次指责规劝,但他终不悔改,因此深受朝野人士的讥讽。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西魏寇南兖,诏腾率诸将讨之。腾性怯,无威略,失利而还。
(2)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人。祖谏,给事太宗藩邸,为西京作坊副使。博文年十六,善属文,举进士开封府,以回文诗百篇为公卷,人谓之“王回文”。淳化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以年少罢归。后谏卒官庐州,州守刘蒙叟为言,召试舍人院,为安丰主簿,历南丰尉,有能名。真宗幸亳,权江、淮制置司事。改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以疾,请出知海州,徙密州。负海有盐场,岁饥,民多盗鬻,吏捕之辄抵死。博文请弛盐禁,候岁丰乃复,从之。除殿中侍御史。
天禧中,朱能、王先在长安伪为《乾佑天书》,事觉,能既败死,先与其徒就禽,诏博文乘驿按劾。博文唯治首恶,胁从者七人,得以减论。
属羌撒逋渴以族落数千帐叛,既又寇原州柳泉镇、环州鹁鸽泉砦,梧州刺史杜澄、内殿崇班赵世隆战没。博文劾奏内侍都知周文质、押班王怀信为泾原、环庆两路钤辖,提重兵驻大拔砦,玩寇逗留,耗用边费,请用曹玮、田敏代。既而文质、怀信坐法,遂以玮知永兴军,使节制边事。会玮病不行,又用敏为泾原路总管,寇遂平。
初,沿边军民之逃者必为熟户畜牧,又或以遗远羌易羊马,故常没者数百人。其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间有自归,而中道为夏人所得,亦不能辨,坐法皆斩。博文乃遣习知边事者,密持信纸往招,至则悉贷其罪,由是岁减殊死甚众。朝廷下其法旁路。
再迁右谏议大夫,以龙图阁学士复知开封府。都城豪右邸舍侵通衢,博文制表木按籍,命左右判官分撤之,月余毕。出知大名府,迁给事中。召权三司使,遂同知枢密院事,逾月而卒。帝临奠,赠尚书吏部侍郎。(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节)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文年十六,善属文属:写 |
B.真宗幸亳幸:皇帝驾临某处 |
C.既又寇原州柳泉镇寇:贼寇 |
D.既而文质、怀信坐法坐:犯法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宗亲试进士,以年少罢归/去以六月息者也 |
B.朱能、王先在长安伪为《乾佑天书》/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
C.间有自归,而中道为夏人所得/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
D.其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其若是,孰能御之? |
以下各组中,全部说明王博文“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博文制表木按籍,命左右判官分撤之
②为安丰主簿,历南丰尉,有能名
③又用敏为泾原路总管,寇遂平
④博文唯治首恶,胁从者七人,得以减论
⑤博文劾奏内侍都知周文质、押班王怀信为泾原、环庆两路钤辖
⑥其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称王博文为“王回文”,这是因为他去开封府参加进士考试时用一百篇回文诗作为答卷。 |
B.宋太宗亲自主考进士时,王博文因为其祖父王谏曾供职于宋太宗做藩王时的府邸而被放遣回家。 |
C.朝延很赞成王博文对逃亡的军民的只要他们回来就都宽恕其罪的做法,并把这种做法推广到了其他路。 |
D.王博文审问查处朱能和王先伪造《乾佑天书》事件时,采用了宽大处理的态度,只惩治了为首作恶的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沿边军民之逃者必为熟户畜牧,又或以遗远羌易羊马,故常没者数百人。
(2)出知大名府,迁给事中。召权三司使,遂同知枢密院事,逾月而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赛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
B.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
C.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
D.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很多人得以平反昭雪。 |
B.傅鼐在到鄂尔多斯部落去的途中偶遇贼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不阿从,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2)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孔守正,开封浚仪人。宋初,补内殿直,兼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征晋阳,守正分主城西洞屋,领步卒大呼先登,继与内侍蔡守恩等率骑兵力战,晋军遂溃。从征范阳,至金台驿,诏与刘仁蕴先趋岐沟关。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度鹿角,临机桥,以大军将至,说关使刘禹使降。禹解悬桥,守正遂入城,抚谕其军民,以城守属綦廷朗,而已赴行在。时契丹兵在涿州东,守正与傅潜率御前东西班分两阵驰击之,逐北二十余里,降其羽林兵数百人。继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之至桑乾河,契丹自是不敢近塞。
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上闻而壮之。
真宗即位,复徙代州。咸平初,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正上言:“四任雁门,边亭久安,愿徙东北以自效。”会夏人入寇,改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四年,移彰德军留后,以风疾妨政,改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上闵之,不许。无何,卒,年六十六,赠泰宁军节度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超:跳过 |
B.以城守属綦廷朗属:属吏 |
C.逐北二十余里北:败兵 |
D.朕亦大醉,漫不复省漫:模糊不清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麾下”,麾本意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文中的麾下意为部下。 |
B.“迁”指官员职务的高升。“累迁”即累功升职。 |
C.“行在”即行军所在的意思。 |
D.“羽林兵”皇帝卫军的名称。谓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守正英勇善战。在石岭关一战中打败契丹的军队,杀敌万余人,俘虏敌将。还亲自率军杀入重围救出被围困的宋军。 |
B.孔守正有勇有谋。在跟随太宗征讨晋阳时,越过城墙,度过鹿角,来到机桥,劝说戍守岐沟关的刘禹投降。 |
C.孔守正深得皇帝厚爱。在一次宴会中喝醉酒与同僚在皇帝面前争功劳,失掉了做臣子的礼仪,侍臣请求治他的罪,皇帝却宽恕了他。 |
D.孔守正忠君爱国。宋真宗即位后,主动上疏请求离开太平安定的职所,到国家边境为国效力,甚至患病后,不顾惜个人身体依然上表请求去边关。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2)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④,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清代廖燕《二十七松堂集》)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④金圣叹因“哭庙案”罪被冤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示:给……看 |
B.迥出意表迥:远。 |
C.因为诗吊之因为:就给(他) |
D.读书著述为务务,追求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贯华堂召徒讲经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讲稿秘不示人。 |
B.金圣叹的好友王斫山给他提供了放贷银子,虽然金圣叹交还了本金,但利息全被花光,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他评论六大才子书,皆有独到的眼光。 |
D.本文作者既记述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之处,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