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至甲处,此时北半球正处于____(1月、7月)附近,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南极、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_______时针转,放大图中弧线AC为昼夜的分界线,其名称为_______。
(2)地球公转至甲处,甲处放大图中A、B、C三点的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地球由甲公转至乙处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快、慢),广州的白昼将逐渐变______(长、短)。
(3)地球公转至乙处时,乙放大图中E点的白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日落时刻为__________。
(4)地球公转至乙处时,乙放大图中D、E、F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若图中F的纬度为75°N,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 ,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
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该省甲河以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以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2)甲河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3)在甲河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国家利用分洪区进行了分洪,说明分洪的目的。
材料: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异常气候现象发生频率增加。2007年3月3日至3月5日,环渤海区域遭遇50年一遇特大风暴潮袭击,造成严重损失。3月3日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出渤海湾风暴潮紧急警报,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正值天文大潮期。
读下左图“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渤海湾风暴潮紧急警报(红色)图”和右图该日“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简述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及右图分析风暴潮灾害产生及分布的气象因素。
(3)除气象因素外,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加剧风暴潮灾害的其它自然原因。
读下图“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区发生旱灾存在季节差异,分析A、B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2)2009年至2010年,云南省遭受严重干旱,2012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三年旱情叠加让云南很“受伤”。旱灾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3)旱灾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气象灾害,防治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
读下图“我国特大、较大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发生特大型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填名称)。发生较大型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
(2)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地区,该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扬州市某校“地理社团”在2011年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23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主要包括金砖国家)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a地与b地相比,水热条件更好的是。c地为刚果盆地,当地仍然存在热带迁移农业,该农业对当地资源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2)b为苏门答腊岛,被称为“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该岛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3)e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至少两点)。
(4)金砖五国中,②③两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是(填序号),由于城市人口过多,规模过大,此类城市常出现的问题有(至少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