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2009年7月22日 ,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大一统 |
C.天人感应 | D.无为而治 |
某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要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说,统一由上级规定就好。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结果却是英国获胜。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 )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
B.综合国力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
D.战争的结果与作战方针有直接关系 |
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B.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
C.增开天津为商埠 |
D.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传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