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1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1分)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点)(2分)
材料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五所述两个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分)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请问这一失误是什么?(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开元盛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九年级同学收集的几幅有关农村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都代表一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请分别说出每幅图片代表的事件。
(2)四幅图片中,哪一幅图片的举措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间是哪一年?
(3)四幅图片中哪一图片反映的事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损失?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留下哪些深刻的教训?
(4)农村的春天离不开农民的伟大创造,但也需要顶层设计。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成功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8分)材料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2月3日下午与到访的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中一致认为,“中国设立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容易引发不测事态的发生,不能予以承认。”而刚在1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越菲时,他声称不承认中国防空识别区,令南海局势再起波澜。
材料二:2013年11月23日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钓鱼岛。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连日来多次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覆盖这一区域完全是合理合法,日方无权对此说三道四。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⑴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体现了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奉行什么外交政策?遵循怎样的国际准则?
⑵美国领导人频频出访日越菲,对我国南海东海局势深表关注,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其目的是什么?

12分 某班同学准备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主题,出一个黑板报,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了一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35年奋斗,取得丰硕成果的数据:

序号
名称
1978年
2013年
增长倍数
1
国民生产总值
3645亿元
52万亿元
142倍
2
进出口总额
206亿美元
38668亿美元
187倍
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从343元
24565元
71倍
4
农民纯收入
134元
7919元
59倍


(1)学生对第2项倍数增长最快的原因有疑惑,请你告诉他得益于哪项政策2分
(2)学生认为第3项和第4项反应同一个信息,这个共同信息是什么?2
(3)全体学生肯定了上述表格中变化的根本原因。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中东局势,令人堪忧 】见下图:中东地区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也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对抗,指的是什么事件?40多年前中美交往大门重新打开指的又是什么事件?(2分)

【关注三农,回眸历史】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某校九(1)班同学为此进行了一项专题探究。
第一站:走访张大爷。张大爷回忆了20世纪50年代的经历,自土地改革分到土地时起,他经历了从个体单干到合作生产,再到脱离实际的浮夸的岁月,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慨颇多。
第二站:参观成就馆。同学们发现自1978年到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58957万吨;农民人均年收入从83.4元提高到7917元;还了解到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10个“一号文件”,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1) 第一站“合作生产”与“脱离实际的浮夸”分别指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事件?
(2) 第二站里看到的成就源于我国哪一政策的实行?该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