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08年我国四省(区)经济、人口指标。回答题。
省 (区) |
GDP (亿元) |
人均GDP (元) |
三次产业比重(%) |
城市人口比重 (%)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① |
21487 |
422l4 |
5.1 |
53.9 |
41 |
57.6 |
② |
7762 |
32214 |
11.5 |
54.9 |
33.6 |
51.7 |
③ |
3176 |
12110 |
14.6 |
46.3 |
39.1 |
32.2 |
④ |
4203 |
l9593 |
16.4 |
49.7 |
33.9 |
39.6 |
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表中③省(区)
A.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 | B.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
C.区域城市化水平高 | D.农业产值高于①省区 |
读“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 B.雨热同期 |
C.市场需求 | D.劳动力不足 |
阶段Ⅱ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甲地全部城市化 |
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
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
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回答下列各题。引发图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 B.环境因素 | C.政治因素 | D.文化因素 |
下列关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变大 |
B.城市化过程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广泛渗透 |
C.城市化的推进使某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步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变 |
D.城市化过程使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
图为某城市风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地频率最小的风向是
A.西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 | B.东北方 | C.西南方 | D.东南方 |
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若数字①一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
A.住宅区 | B.商业区 | C.绿化带 | D.工业区 |
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是
A.西北风向北流 | B.东北风向南流 |
C.东南风向南流 | D.西南风向北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