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
(元) 马致远                         (元)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舞燕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第二首小令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的美丽画面。
马致远诗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诗中的句子“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唐诗。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释】①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②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③秦人悲怨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④江南歧路: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诗人凝神倾听,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并借“秦人悲怨声”来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之情。
B.颔联描写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陶醉之情。
C.颈联写人世的悲欢,“一愁”“一思”写尽人间的无限幽怨。
D.尾联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自己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围绕“悲怨”二字,对筝声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
B.“独”、“空”二字,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
C.这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诗人的着眼点在于形象刻画弹奏者的动作情态,表现出弹奏者精湛的技艺。
D.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请从嗅觉和听觉方面对词中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释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破山河在国:______________(2)欲不胜簪浑: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