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两图,回答小题。甲图中 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乙图为甲图中某地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刚好位于O点,则其最佳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统计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天气 |
多云 |
中雨 |
小雨 |
小雨 |
多云 |
中雨 |
阴 |
多云 |
晴到多云 |
阴有小雨 |
气温(℃) |
12-18 |
13-15 |
8-l7 |
5-ll |
8—l3 |
6-15 |
3-ll |
7-l3 |
1-13 |
9-14 |
该地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 | B.松嫩平原 |
C.黄河三角洲 | D.珠江三角洲 |
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
A.冷暖气团势力均等,形成准静止锋 |
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 |
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
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 |
27日到29日,该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大的原因是()
A.风力大小的变化 | B.大气的保温效应 |
C.日照时间的长短 | 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 |
读“北半球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三地()
A.A地为陆地,B、C为海洋
B.A地为海洋,B、C为陆地
C.B、C两地的气压比A地低
D.B、C两地的空气流向A地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图中X、Y分别表示北、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 |
B.M风带的位置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
C.N风带常年控制下的地区水循环活跃 |
D.N风带的实际风向是东南风 |
某地理小组于春分日在我国某地(如右图所示,等高距为200米)进行地理观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160米 | B.380米 |
C.680米 | D.1080米 |
18时(地方时)位于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P地方向落下,据此判断图中A河段大致的流向是( )
A.北流向南 | B.东北流向西南 |
C.南流向北 | D.西南流向东北 |
读世界某城示意图(下图中数字表经纬度)及该城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 )
A.东南郊 | B.东北郊 |
C.西南郊 | D.西北郊 |
据图可以判断,近十年该城( )
A.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 B.城区人口数量剧减 |
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 D.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中国城市化带的最大问题就是外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下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2年 |
2012年 |
年均增长 |
|
城镇化率(%) |
30.09 |
52.57 |
3.01% |
户籍人口比率(%) |
27.89 |
35.29 |
2.38% |
举家迁移比率(%) |
22.38 |
20.66 |
-0.80% |
城市建成区面积(km2) |
25 973 |
45 565 |
5.78% |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2002~2012年间( )
A.2002年以来我国城市进程慢 |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
C.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
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 D.环境污染逐步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