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一种精明的生物,其核酸几乎只用于合成宿主无法提供的蛋白质。科学家发现一种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致癌病毒,推测该病毒最可能含有
A.与DNA复制相关的酶基因 | B.与转录相关的酶基因 |
C.与逆转录相关的酶基因 | D.与翻译相关的酶基因 |
下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
C.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
科学家以萤火虫为材料,分离出了发光物质—荧光素以及荧光素酶。在有氧的条件下,只要有ATP,荧光素酶就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光。从萤火虫中分离得到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直用于ATP的定量检测。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TP的分子简式可以表达为A—P~P~P,任意一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P~P为二磷酸腺苷 |
B.在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
D.人体内ATP中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植物吸收的光能 |
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 |
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A.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
B.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
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
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数必为m-n |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