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旨在谋求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该体系主要规定:由美元来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固定比价与美元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固定比价等。实际上,在战后的几十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被誉为国际货币的典范。    ——摘自《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
材料2: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2分析这项规定对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3)结合当时经济状况分析当时对哪国最有利?反映当时经济体系的何种特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关于“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
(2)材料二中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图1示例,给图2、图3配写解说词。
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品、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材料二: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一度“谤满天下”。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做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改编自《清史稿》、《辛亥前夜》和梁启超著《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等
(1)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李鸿章作为“裱糊匠”的作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12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审判(东京审判)的正确性提出质疑。他称,“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的,应该说是战胜国一方作出的裁决”。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猛烈批评。
——2013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总表

国名
死亡
受伤
合计死伤
苏联
2680万
3300万
6000万
中国
1800万
1700万
3500万
德国
800万
2000万[来源
2800万
波兰
630万
100万
730万
日本
290万
400万
690万
南斯拉夫
170万
300万
470万
美国
38万
150万
190万
英国
40万
120万
160万
意大利
20万
50万
70万


(1)据材料一,指出安倍质疑东京审判的理由是什么?他认为合理“裁决”应该是怎样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的合法性。简要分析60多年来,日本一直在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埋没了多少的人材呢!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制扣。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
——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
(l)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