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
| 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 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B.革命主要力量的强弱 |
| C.社会性质的转变 | D.领导力量的更新 |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90年代邓小平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案例共同表明了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
| 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
| D.“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
|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 A.拥护三民主义 | B.主张维新变法 |
| C.赞成民主共和 | D.倾向民主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