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
C.各国的税制改革 | D.小农经济的出现 |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 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145%,地租涨幅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化进程加快 |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
C.洲际间联系加强 |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