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从根本上说明当时中国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
D.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C.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D.罗马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晌之前,从神州太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丽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问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