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人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         
(填高于、低于、等于)膜外。
(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①到③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预测现象及结论。
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                           ,则说明         受损。
如果                             ,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         ,则说明         受损; 
如果          ,则说明         受损。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甲、乙分别是改变光照和CO2浓度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曲线b表示什么?为什么在无光照时含量迅速下降?
(3)图乙中,曲线a表示什么?为什么在CO2浓度降低时迅速下降?
(4)由上可得出光照强度及CO2浓度与光合作用速度有何关系?

用高速离心机打碎小球藻细胞,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离体叶绿体能合成糖类,碳酸氢钠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该实验中没有糖类产生,烧杯中液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实验B中离体叶绿体内糖类合成速度明显加快,在光照和CO2条件不变且适宜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若要使实验C中离体叶绿体产生糖类,锥形瓶内至少应加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科学家卡尔文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实验中共同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5)在实验A中,如果所用的水有0.48%含18O,CO2中有0.68%含18O,释放的氧气中含18O标记的氧原子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生理学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图甲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图乙表示温度对某植物CO2吸收与释放量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上使用的薄膜如果是绿色的,则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过程②④⑤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除了图中的条件外,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A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否达到了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_;A~B段CO2吸收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证明,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时的温度,并不能使植物细胞呼吸强度达到最大,简要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装置可以用来测量萌发的种子、小动物所吸收的氧气量。分别以20粒萌发的大豆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带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数据如下表所示。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时间0
10
20
30
40
50
萌发的大豆
0
8
16
23
29
34
蚯蚓
0
4
8
11
13.5
15.5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有色液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___。
(3)动物和萌发的种子实验都表明,在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回答下列细胞呼吸的问题。
(1)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强度,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图是一种测定发芽玉米种子呼吸作用强度的密封装置(U形刻度管内装有有色液体,用作检压计)。向广口瓶中一侧放入盛有高浓度NaOH溶液的小烧杯,另一侧放入发芽玉米种子。将整个装置置于25 ℃恒温环境中,打开A、B开关,通入O2,待U形管两侧液柱平衡后,关闭A、B。一段时间后,U形管两侧液柱出现高度差。

①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的变化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准确严密,还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氧含量的条件下,测定的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出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在实验时,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③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0%上升到40.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