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在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后,想进一步弄清向光性的表现程度与光照强弱是否有关。

(1)他从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获得如下材料:研究表明,植物的向光性与光照强度有关,其关系如图所示。
该同学根据上述曲线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此结论,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生长健壮、长度、大小基本相同的燕麦胚芽鞘60株,随机均分成6组,依次编号为A、B、C、D、E、F。
②将6组胚芽鞘分别种植于6个相同的暗室内,A~E组在距胚芽鞘0.5 m处分别利用功率为30 W、60 W、90 W、120 W、150 W的白炽灯照射,F组不用灯光照射。
③培养10天后,测量每株胚芽鞘的弯曲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光弯曲为正值,背光弯曲为负值),将数据记录于下表,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

实验分析:
①每组胚芽鞘都为10株的理由是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使每组所用胚芽鞘数相同、避免偶然因素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误差等。
②由于白炽灯通电后的热效应,步骤②中因白炽灯的功率不同,已引入一个无关变量,该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控制该变量,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发现与要验证的结论并不完全吻合,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同学在测量时还发现,每组胚芽鞘的总长度(L)表现为LF<LA<LB<LC<LD≈LE。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表现型
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 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最可靠的判断依据组。
(2) 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3) 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
(4) 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
(5) 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Ⅱ. 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实验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①第3组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根据这种判断,若第2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
②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实验。

下图表示遗传系谱中有甲 (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Ⅱ7不是乙病的携带者。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 判断甲病属于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乙病属于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遵循遗传定律。
(2) Ⅲ13的基因型为,Ⅱ6的基因型为  ,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3) 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与上述中的甲病相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同时患有苯丙酮尿症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孩子,该患者为男孩的概率是  

以下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乙细胞的名称是,丁细胞的名称为,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2)图中可能存在细胞周期的是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在甲图中如果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该细胞中含a基因的染色体是
(4)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生在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
(5)按分裂的先后顺序将乙、丙、丁三个图排列起来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 A代表分子;B代表; C代表; D代表
⑵ 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⑶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⑷ 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⑸ 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法。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
④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