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
|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
|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
| A.联邦制原则 | B.人民主权原则 | C.权力制衡原则 | D.两院制原则 |
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 A.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 B.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
| C.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 D.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 |
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不能表明
| 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 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 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
|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