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
1911年11月2日《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据此可知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是
A.能够调和矛盾,建立君主立宪 | B.可以挽救危亡,实现民主共和 |
C.可以取悦外国,获得支持协助 | D.能够打击满族,消除满汉矛盾 |
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共和政体是“空洞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完全掌握政权,民主制度不能真正实行 |
B.完全搬照美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
C.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阻挠 |
D.君主制度在中国依然存在 |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这是为了履行
A.南京条约 |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