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 | B.《自然法》 | C.《公民法》 | D.《万民法》 |
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 |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 | 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
C. |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 |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 | 农业合作化 | B. |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
C. | 人民公社化 |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①②③④
A. | ①④③② | B. | ③②①④ |
C. | ③①②④ | D. | ③②④① |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
A. | 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
B. | 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
C. | 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
D. |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