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狗便走往水中 录毕,走送之
B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
C乃语路人云 此中人语云
D火至免焚 数至八层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计日以还
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 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 所欲有甚于生者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根据选文回答。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文言文阅读。
樵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①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②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释]①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②觇:悄悄地看。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遂去不顾()(2)因告以夜所闻见()
(3)客逆劳之()(4)负痛遁去()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神以邓樵夫许之 | B.持虎尾盘旋久之 |
C.客逆劳之 | D.樵逐而杀之 |
翻译下面句子
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说说樵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文言文阅读。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 《历代寓言大观》)解释下列句子里的划线字(4分)
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②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
③大骇曰( )④而悔谢曰( )选出下列句中与“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的“以”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C.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 | D.俱以假山显 |
翻译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语。(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有删改)下列句中的“以”与“州县以其贫素”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太医以王命聚之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可以一战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张文诩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这些典籍,他都通晓熟悉。 |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固辞焉固:②文诩策杖而归策:
③弃麦而谢谢:④将加振恤振: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2分)
②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与朱元思书 (14分,每题2分,14题4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天山共色②千转不穷
③窥谷忘反④猛浪若奔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①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②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写出从视觉或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一组。。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郦道元《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这里的的山水风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殿中御史吴喜以主书事世祖①,稍迁河东太守。至是,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上假喜建武将军②,简羽林勇士配之。议者以“喜刀笔主者③,未尝为将,不可遣。”中书舍人巢尚之④曰:“喜昔随沈庆之,屡经军旅,性既勇决,又习战陈;若能任之,必有成绩。诸人纷纭,皆是不别才耳。”乃遣之。
喜先时数奉使东吴⑤,性宽厚,所至人并怀之。百姓闻吴河东来,皆望风降散,故喜所至克捷。吴喜军至义乡。孔屯吴兴南亭⑥,太守王昙生诣计事。闻台军⑦已近,大惧,堕床,曰:“悬赏所购,唯我而已;今不遽走,将为人擒!”遂与昙生奔钱唐。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主书:官名,主文书之官,晋中书省置,本用武官,南朝宋改用文史。世祖:世祖孝武帝。②假:通“借”,暂借,即暂时任命。③刀笔主:拿笔杆子。④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⑤喜先时数奉使东吴:吴喜过去曾任过朝廷的使节,多次去过东方吴地。⑥孔屯吴兴南亭:叛军孔驻防吴兴南亭。⑦台军:建康官军。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喜先时数奉使东吴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1)简羽林勇士( ) (2)不别才耳( ) (3) 诣计事( )皇上暂时任命吴喜为建武将军,其他人认为吴喜是一个文官,不能排他去作战,可是巢尚之却别有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皆望风降散,故喜所至克捷”,请说出一件“克捷”的事来。
吴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