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
中学教材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下面语文教材的图片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1958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2003年小学语文教材封面
A.环保意识增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B.教育思想的曲折发展 |
C.政治制度的变 |
D.中国经济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A.重儒学,轻奇巧淫技的传统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现代化 |
B.中国的科技注重实用性 |
C.中国没有发展到现代的科技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
D.中国的专制政治是科技进步的政治基础 |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他所依据的理念是
A.社会契约 | B.天赋人权 | C.君权民授 | D.主权在民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指出“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是
A.都反对孔子的权威 | B.都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
C.都主张民主自由 | D.都反对君主专制 |
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 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C.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