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 ( )
A.1840年 | B.1860年 | C.1895年 | D.1901年 |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古代学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学者乙是( )
A.董仲舒 | B.程颢 | C.朱熹 | D.陆九渊 |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
A.秦朝 | B.汉初 | C.宋代 | D.民国 |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 | B.君权神授 |
C.天人感应 | D.自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