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下列资料中可以引用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应该( B )
![]() |
![]() |
A.当事人日记 |
B.南京大屠杀遗址 |
![]() |
![]() |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
D.研究专著 |
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有受其弊者。”唐太宗强调尚书省是
A.国家决策正误与否的关键 | B.位高权重的百官之首 |
C.国家政令执行得失的关键 | D.权势巨大已威胁君权 |
唐太宗李世民从贞观元年起,便以“他官”参预宰相事。还让“他官”参加门下省政事堂会议,成为事实宰相。其目的是
A.约束宰相行为 | B.加强行政管理 |
C.分割宰相权力 | D.提高办事效率 |
这一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2年清宣统皇帝退位才被彻底废除,前后历时两千多年。该制度是指
A.宰相制度 | B.三公制度 | C.世袭制 | D.皇帝制度 |
汉武帝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
C.中央与地方的冲突 |
D.王位世袭制的恶果 |
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三公九卿制度的设立
A.找到了一条君主管理地方的规律 |
B.开启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
C.使历代统治者无法强化君主统治 |
D.奠定了中国古代监督制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