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甲地(150°E,30°S),乙地(150°W,30°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不相等 |
| B.两地地方时相差20小时,且乙地方时早于甲地 |
| C.两地线速度相等 |
| D.两地关于赤道对称 |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是()
| A.秦岭一淮河一线 |
| B.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
| C.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
| D.黑河一腾冲一线 |
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
|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
|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
|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
|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
|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
|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 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A.4~6月 | B.6~7月 | C.6~8月 | D.5~8月 |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 A.南旱北涝 | B.南北皆旱 | C.南涝北旱 | D.南北皆涝 |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主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 A.半湿润和半干旱的界线 | B.年平均气温0°C等值线 |
| C.800mm等降水量线 | D.暖湿带与中温带界线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
| B.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
| C.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
| D.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