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6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这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立、缩小的实像。
(3)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处,应该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 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①自行车转弯时的车把、前进时的脚踏板相当于
②所列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的是: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1)
2)

下图28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
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2)如图24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24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Fb(填“大于、小于、等于”)

某20.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A.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C.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利用如图2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本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的,要使水平拉力大小与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木块必须保持状态;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由序号1、2、3的实验,可验证猜想(填字母)。要验证猜想C,应选择序号是的三组实验;
(3)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图23中a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变化的关系。b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随
变化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