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对馒头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2 |
馒头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3 |
馒头块 |
2毫升 |
0毫升 |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
(1)2和3是不是一组对照实验 ,为什么? 。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 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 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 、 以及 都有关系。
在下表1~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馒头块、馒头碎屑,在此基础上,请你设计一个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表格中的内容:(共10分,每空2分)
试管编号 |
加入馒头 |
加入液体 |
是否搅拌 |
处理温度(5-10分钟) |
冷却加碘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唾液 |
充分搅拌 |
37℃ |
2滴 |
2 |
馒头碎屑 |
2毫升清水 |
充分搅拌 |
37℃ |
2滴 |
3 |
馒头块 |
2毫升唾液 |
不搅拌 |
37℃ |
2滴 |
(1)实验装置放在37℃温水中处理的原因是;
(2)不变蓝的是号试管,原因是。
(3)1号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1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照探究的是。
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试管编号 |
加入材料 |
水温(℃) |
恒温时间(分钟) |
加碘液后的现象 |
1 |
馒头碎屑+唾液2mL |
90 |
10 |
A |
2 |
馒头碎屑+唾液2mL |
10 |
10 |
B |
3 |
馒头碎屑+唾液2mL |
37 |
10 |
C |
4 |
馒头碎屑+清水2mL |
37 |
10 |
D |
(1)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C: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A和B都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有关唾液淀粉酶的实验,请完成以下内容。(8分)
(1)请在表内填写实验现象:
A.变蓝 B.不变蓝
(2)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_____。
(3)l号试管是_____________号试管的对照实验。
(4)从2号、3号、4号试管的实验,可以得知_____________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探究题
某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分别从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上摘一片叶,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将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②待叶片呈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
③用清水漂洗,以冲掉叶片上的碘液,观察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将实验观察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结果 植物 |
用碘液检验叶片 |
|
绿色部分 |
白色部分 |
|
银边翠 |
变蓝 |
不变色 |
银边天竺葵 |
变蓝 |
不变色 |
彩叶草 |
变蓝 |
不变色 |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是因为边缘不含
(2)银边翠等植物的叶片,其绿色部分遇碘液变蓝色,说明了绿色部分在光下合成了
(3)分析实验结果,你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4)你认为绿叶细胞中的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兴趣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表1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组别 |
水源 |
水量(ml) |
水温(℃) |
蛙卵数 |
孵出蝌蚪数 |
A |
池塘水 |
500 |
22~25 |
250 |
246 |
B |
池塘水 |
500 |
13 |
250 |
193 |
C |
自来水 |
500 |
22~25 |
250 |
182 |
D |
自来水 |
500 |
13 |
250 |
153 |
(1)根据你的日常观察你认为青蛙的繁殖季节大约是每年的。
(2)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如果要验证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你应选择和作为对照试验
②A组与B组相比,如果A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③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的因素有:
④实验完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可爱的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