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标题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文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党支持广大革命群众的创造,支持革命群众广泛采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连这些大民主的形式。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国家机器的各个环节,群众都有权提出批评和建议。各级领导干部,不管他功劳多大,地位多高,资格多老,群众都可以批评。”文章中的思想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A.空前地调动了广大人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
B.可广泛吸取群众意见与形成群众对干部的监督 |
C.群众民主意识被阴谋家利用从而导致国家动乱 |
D.使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成为国家的主人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的是
A.“科教兴国”战略 | B.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
C.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 D.九年制义务教育 |
1968年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专门班子,宣布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相对论,革相对论的命。”这表明
A.自然科学也具有阶级性 | B.相对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
C.“双百”方针遭到了破坏 | D.科学理论有了革命性发展 |
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
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