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曾经使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达2000年之久,这其中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因素,这些合理因素包括( )
①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②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
③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
④面对灾难中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下列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 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
|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
例如,上海黄浦滩的某片土地,地主报价100元,后来增值为10 000元时,地主所得仅为100元,而其余的9 900元则按照“涨价归公”的原则,“为国民所共享”。这段材料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 C.节制资本 | D.平均地权 |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
|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
|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