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山东省节能减排有关目标实现情况及“十二五”目标
目标 项目 |
十一五目标 |
十一五末完成情况 |
十二五目标 |
万元GDP能耗降低(%) |
22 |
22.09 |
17 |
化学需氧量减排(%) |
14.9 |
19.44 |
12 |
二氧化硫减排(%) |
20.0 |
23.22 |
14.9 |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山东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首力点和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材料,分析我省上述要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某县政府为发展现代农业,搞万亩蔬菜基地重点示范区。被划入示范区的村民的土地,只能种某种蔬菜,不得种植其他作物。结果村民大面积种植的蔬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猪、喂羊,甚至烂在地里。村民说,以前政府要求种过蓖麻、西芹、树木,但都卖不出去,最后还是我们村民吃亏。
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请你对该县政府的决策和行为作出评价。
(2)谈谈怎样使政府避免犯上述错误?
我们生活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可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同时还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积极实行民主监督,为守望公共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
(2)积极实行民主监督有何重要意义?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政府于近两年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国务院取消了几百项行政审批项目,确保在下达命令、指示、指标、规定方面决策科学。另外,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国家对高污染行业确立较高的征税比例;人民法院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打击涉及食品、药品、棉花、农资等犯罪行为。
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中,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各属于什么样的调控手段?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是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当时对青蒿的试验还一度误认为其效果并不理想,以致让研究人员有废弃青蒿的打算。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受到启发,认为高温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疗效。于是她大胆尝试改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不用加热得到的提取物中的乙醚能自然挥发,这就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有效抗疟成分。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其提取物抗疟作用率达95%到100%,这一方法的创新对证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方法创新是理论创新、学科创新的先导,没有方法创新就不可能实现理论创新。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方法创新。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需要创新?
全世界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某校高二同学以“金融危机启示录”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甲同学搜集整理的材料: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主要政策与重要举措调整的情况
时间 |
背景 |
政策 |
举措 |
2008年上半年 |
我国经济增速偏快,物价结构性上涨过快 |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控制物价上涨,稳定物价;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货款利率;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5625多亿元用于交于事业等。 |
2008年下半年 |
世界金融危机扩散和渗透,我国经济增幅下滑 |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增加财政支出。实施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主要用于拉动经济增长,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建设支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支持地震灾区重建等; 降低银行存货款利率 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等。 |
(1)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哲理?
乙同学提出:这场金融危机的起源是美国,导火索是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究其根源,是美国长期信贷消费走向极端的产物。“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为享受。贷款买房的“美国老太太”如今成为透支消费甚至过度借贷消费的代名词。
(2)联系到我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攒钱买房,可能周期长无还款压力,但不能马上住上新房;贷款买房,有压力和风险,但先住为快。究竟是要攒钱买房,还是贷款买房?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请你用矛盾分析法为市民选择购房方式提出建议。